非法集资3800余万元,43人参与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3-07 16:54:01
作者:被告人,吸收,公众,存款,万元

以经营茶楼、农场或帮别人打保证金做工程为名,承诺支付高额利息,吸收张某某、夏某等43人资金合计3884.38万元。近日,安徽肥西法院审结了两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五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至3年不等的刑罚,并处10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罚金,追缴违法所得发还各集资参与人。 

经审理查明,在赵某某、胡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2013年至2019年期间,两被告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以经营茶楼、农场或帮别人打保证金做工程为名,承诺支付高额利息,吸收张某某、夏某等43人资金合计3884.38万元。
在聂某、孙某某、朱某某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公诉机关指控三被告人未经国家金融主管机关批准,通过微信宣传和代理之间口口相传进行推荐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宣传山庄认租入股、酵素产品代理等项目,承诺获取高额提成和代理费,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上千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赵某某、胡某某未经国家金融主管机关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3884.38万元,数额巨大。被告人聂某、孙某某未经国家金融主管机关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0093400元,数额巨大;被告人朱某某为他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提供帮助,参与吸收公众存款7261664元,数额巨大,各被告人的行为均扰乱了金融秩序,依法均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根据各被告人具有的自首、坦白、退赃退赔、认罪认罚等量刑情节,结合各被告人认罪、悔罪态度、所起作用地位及获利情况等,依法作出上述一审判决。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般具有涉案金额高、参与人数多、跨区域犯罪等特点。为远离非法集资,防止上当受骗。在此提醒广大群众,投资前要注意以下“三个警惕”:


1.警惕高回报的投资诱饵。手头有闲钱想要投资时,不要被所谓的亲情、友情、乡情所蒙蔽,不要被承诺的高息返现所迷惑。一定要擦亮双眼,谨慎考察,提高警惕,切记“天下不会掉下馅饼”,越是遇到赚快钱的机会越是要慎重。


2.警惕吸收社会资金的公开宣传行为。不法分子往往会通过网络、媒体、推介会、传单、微信、手机信息等途径,公开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的对象吸收资金,公开向社会宣传其所经营项目的美好投资前景,公开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投资人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给付高额回报。


3.警惕不法分子营造的假象。不法分子往往打着投资的旗号,披着民间借贷或经营其他正当项目的外衣,通过开设讲座、组织聚餐、旅游等活动进行宣传,笼络人心。同时,还可能会大量招聘工作人员,租用繁华地段高档写字楼,甚至开设多个分部,营造强大经济实力的假象。

【文章来源 :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 ,版权为原创方所有,不代表本刊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联系我们)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