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被投诉吃出恶心“异物”的盐津铺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4-12 22:15:22
作者:

 

 

我们还是从财经数据分析开始,再来看看盐津铺子吃出的毛发、塑料、螺丝、蛆等各类异物。

作者丨晓敏 见习生丨卓西峰

来源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首先,鳌头财经是严肃的财经媒体,擅于分析数据,但查着查着,发现了盐津铺子(002847.SZ)的质量似乎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本文的标题本来是要以《盐津铺子:业绩不达标更改激励计划,张学武增持带头“忽悠”》立意,换成现在的标题绝不是想“标题党”,而是想提醒消费者注意和投资者关注。

那么,我们还是从财经数据分析开始,再来看看盐津铺子吃出的毛发、塑料、螺丝、蛆等各类异物。

业绩不及预期

股票激励大幅下调

2月28日,盐津铺子披露2021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22.82亿元,同比增长16.47%;净利润达1.5亿元,同比下降37.89%。

 

 

解释中,盐津铺子归因于,2021年是公司转型升级年。其中,第二季度因转型费用投入和原材料涨价等多种因素叠加而影响短期业绩。

盐津铺子短期业绩受到影响,是否会连累长期业绩,但肯定的是,公司未完成股权激励计划。

 

 

2021年3月2日,盐津铺子公布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公司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每股53.37元,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兰波,董事、副总经理杨林广,副总经理张磊,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朱正旺,以及28名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共计32人为激励对象。

2020年,盐津铺子实现营业收入19.59亿元,同比增长39.99%;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88.83%。

按照业绩考核目标,2021年至2023年,盐津铺子营业收入要达到25.08亿元、31.74亿元和39.96亿元;净利润要达到3.44亿元、4.86亿元和6.92亿元。

很明显,2021年,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盐津铺子都没有达标。

有意思的是,1月4日,盐津铺子发布的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修订稿),除了2021年的目标不变外,其他两年的目标均大幅下调,明显是在“认怂”。

 

 

新版股票激励计划中,2022年和2023年,盐津铺子营业收入要达到27.03亿元和32.52亿元;净利润要达到3.17亿元和4.86亿元。

比较来看,盐津铺子新版股票激励计划的2023年目标,与旧版2022年目标基本一致。

不过,盐津铺子要实现新版目标也不容易,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速,分别要达到18.45%和111.33%。

而且,新版股票激励计划的授予价格不变,依然为每股53.37元,副总经理黄敏胜出现在高管名单中,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少了一人,激励对象依然是32人。

盐津铺子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学武表示,当前经营环境与公司在制定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时发生了重大变化,再维持之前的业绩目标难以达到对团队的激励效果,下调业绩目标也是为了进一步鼓舞团队士气。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至2020年,盐津铺子业绩增长较快,或许是自己企业过分“自信”,导致公司目标过高显得盲目,“不过在现实面前,盐津铺子也低下了头,但想实现目标依然不容易。”

董事长增持带头“忽悠”

高管无钱附和

二级市场上,盐津铺子从2021年10月初的每股约55元,涨至11月中下旬的103元,几乎翻了一倍。然而,从这年12月份中旬开始,公司股价持续下跌。

截至2022年2月28日收盘,盐津铺子每股股价为67.02元,被“打回原形”。

出于稳定股价的目的,2021年7月,盐津铺子的高管们开启了增持计划。

 

 

增持公告显示,张学武等7位高管计划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票合计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

其中,张学武拟增持金额不低于2500万元,实际控制人张学文不低于1500万元,兰波、杨林广、黄敏胜、张磊和朱正旺等5人合计不低于1000万元。

3个月后,增持计划时间过半,仅杨林广增持了55.05万元。

6个月后,增持计划到期,张学武在结束前10天,急忙花1200万元增持,仅完成个人目标的48%。除了此前增持的杨林外,其他5位高管一分钱未出。

综合来看,盐津铺子7位高管仅完成增持计划下限的25.1%。

 

 

盐津铺子给出的其中一条理由是,公司拟增持人员一直在积极筹措资金,但由于金融市场环境变化、融资渠道受限等客观因素,导致增持计划的实施遇到实际困难。

2020年年报显示,兰波、杨林广、张磊和朱正旺年薪分别为49.4万元、62万元、11.85万元和53.3万元,合计薪酬仅176.55万元,要4个“打工仔”拿出上千万增持,也是异想天开了。

而且,黄敏胜2021年2月入职盐津铺子,3月底被选为副总经理,还没拿到多少工资就要投钱,也是够难的。

有意思的是,黄敏胜的妻子于2021年7月9日至2021年7月12日期间,存在买卖盐津铺子股票的行为,构成短线交易。

一位资产管理业内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盐津铺子的增持计划未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个人资产等诸多情况,最终演变成一场“忽悠式”增持,说明公司在内部管理上存在缺失,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盐津铺子也是敢于认错,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拟增持人员对本次未能完全按照增持计划完成增持,向广大投资者深表歉意。

盐津铺子:“异物盲盒”?

敢于向投资者认错,盐津铺子也要敢于向消费者认错。

2017年,原福建省食药监局抽检发现,标称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甘甜话梅检出安赛蜜。安赛蜜是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摄入过量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国家标准中规定,话梅中不得添加安赛蜜。

2020年,深圳市消委会对15款薯片进行比较试验,盐津铺子被检出丙烯酰胺含量超出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实际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2000μg/kg。有专家表示,丙烯酰胺是一种潜在致癌物。

2021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情况通报,盐津铺子生产的黑糖话梅(话化类蜜饯)被检出铅(以Pb计)含量检测值为3.27(mg/kg),达到限量值的3倍以上。对于专业的监测,消费者无法辨识,但即便如此,盐津铺子依然有众多投诉。

1月20日,一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称,盐津铺子芒果干吃出疑似头发的毛发。

2月8日,一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称,在华润苏果超市买的盐津铺子散称藕片、海带,吃出指甲。

2月18日,一位消费者称,在拼多多买的盐津铺子吃出塑料。

鳌头财经发现,黑猫投诉上,消费者在盐津铺子食品中吃出了铅,吃出了螺丝等各类异物。

有网友调侃称,盐津铺子就像一个“异物盲盒”,你永远不知道吃出的下一个是什么。

下一个是什么,有的消费者的答案是:蛆。

 

 

2月22日,一位消费者投诉称,“我在淘宝店铺里面盐津铺子买了两个生姜来吃,然后我昨天才刚刚拿到货打开了金梅姜来吃。刚开始吃没有看到里面有蛆,我吃第二个的时候看到了有一个白白的,我拿出来一看发现是蛆。在这期间,我也有去问淘宝客服她的意思就是让我去找厂家,这件事他管不了。然后,我去打了厂家电话一直打不通,都是在通话中,我想要的是厂家给我一个解释并且给予赔偿!”(编者注:上文是该消费者的原文,仅增添了标点符号。)

盐津铺子还有哪些异物,鳌头财经将追踪报道。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联系我们)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