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付睿通“宫斗”过后高层换血,小米金融暗地崛起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26 18:53:39
作者:

中国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说法由来已久,老牌巨头们不断在新的领域开疆扩土,后起之秀的小米、美团、今日头条以及滴滴等也在不断加快追赶的脚步。而作为小米金融布局的重要一环,捷付睿通近日完成了高管洗牌。

撰文 | 张浩东

编辑 | 日尧九日

出品 | 支付百科

小米集团旗下支付业务近日动作频频。日前,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更名为小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企查查信息显示,小米旗下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0日发生工商变更。

小米联合创始人洪锋卸任总经理一职,新增董事冷丽琴同时任总经理一职,而冷丽琴疑似来自于同为小米系的民营银行新网银行。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原捷付睿通老员工退出高管名单,完成变更后,小米对捷付睿通实现全面掌控。

捷付睿通高管换血

「支付百科」推测,此次捷付睿通高管变更,可能与今年年初的一起内部纠纷有关。捷付睿通有限公司曾因“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为由,两次将雷军及洪峰告上法庭。

此事件与当初小米从盛银和睿手中收购捷付睿通股份有关,在2015年六月、七月份,呼和浩特市盛银和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曾三次将捷付睿通股权出质给小米科技。

2016年1月,捷付睿通完成股权变更,变更后,小米公司持股65%,呼和浩特市盛银和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2%。

未全资收购捷付睿通,或许成为了捷付睿通将雷军告上法庭的导火索。2019年1月一则盛银和睿科技有限公司与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纠纷的法律诉讼中显示:

自2016年6月至今,盛银和睿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一无所知,捷付睿通至今没有向盛银和睿发过一次红利,盛银和睿多次提出召开股东会、董事会,被告不予理睬,和捷付睿通至今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但从未提供详细资料说明亏损原因,公司财务流程混乱。

换血后,此前在捷付睿通原实控人武军旗下有公司任职经历的人员全部被剔除,小米亲信随之取代其原来位置。目前捷付睿通的董事长及法人仍为雷军。

为何收购捷付睿通

在2013年互联网金融热潮袭来,在国家政策跟市场热情的推动下,支付行业发展地位达到高峰。

许多企业和大型商业体开始分析自有业务叠加支付服务的可行性,从而借“支付”这个最重要的桥梁完成对互联网金融的进军。

小米进入支付领域早已被业界看作是必然。小米在2013年年底就成立了支付公司,主营“米币”、绑定银行卡、手机充值等类金融支付和虚拟货币业务及校园“分期付”等互联网+金融产品。

但由于一直未获牌照,这也阻碍了小米支付业务的规模性拓展。而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地基,也是未来金融发展最重要的一环,拥有支付牌照前可攻,后可守。

在完善擅长领域之后,将流量带入到新的市场中,随着公司体量的不断增大,资金沉淀的数量也急剧增大,只有拥有自有支付渠道才能有效管控现金流,保障流动性。

小米收购的重要目标就是为了获得支付牌照,用支付帮助支持小米打造自身生态系统,争夺支付市场,最终是为了建立自身的金融帝国。

据「支付百科」了解,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是内蒙古唯一一家从事全国第三方支付的企业,业务类型为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以及银行卡收单。

在当时央行停发支付牌照的大环境下,通过收购支付牌照的方式快速入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6亿元的收购价格也合情合理,双方一拍即合。

布局金融野心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自2015年开始涉足金融业务。相对其他大型互联网企业,小米的起步并不算早,但是小米的布局速度却非常快。

2015年5月,小米金融上线互联网金融产品“小米活期宝”,6月小米金融发布基金理财产品“小米基金宝”;9月小米金融又上线公测“小米贷款”。

2016年初,小米收购捷付睿通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随后又收购北京宏源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6月,小米推出首款保险产品“小米少儿保”;9月,小米支付产品MiPay、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米筹金服上线;12月,小米通过全资子公司四川银米科技持股29.5%的新网银行正式获批开业。

2017年3月,小米金融开始内测小米分期产品;4月,小米贷款App独立发布,向所有客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

2018年7月,小米上市,刚一上市,总市值就达到465亿美元,仅次于BAT和京东。而在上市前,在小米递交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到,2017年小米营业额突破千亿,达到了1146.25亿元。

小米集团在招股书中披露,小米金融已完成重组,未来将从集团拆分出去独立运营,金融相关业务也将由小米单一全资附属公司小米金融持有。

目前,小米拿下保险、保理、银行等多块金融牌照,基本实现全牌照布局,但是小米金融对于集团收入的占比并不算高。

小米拥有亿量级小米年轻用户,这些用户广泛分布了一、二、三、四线城市,小米的用户大多覆盖年轻的用户,很多小米的用户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主流用户。

集齐支付、金融武器后,依托小米自身的流量,或能为庞大的生态体系带来增值。不过小米目前虽然实现了全面布局,但要在布局基础上发挥更大价值,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联系我们)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