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手机APP不授权就不让用现象,涉嫌越界索权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09 23:43:22
作者:

近日,央视报道了手机APP强制索取授权的现象,揭露了许多APP不授权不给用的问题。

没有权限APP,就无法使用?

央视记者实测了两款知名软件,发现下载后,用户必须允许两款软件访问自己的照片才能使用,询问客服后,他们也强调必须授权才能使用。

对此央视评论道,这些手机APP可以在等到具体场景再向用户索取相应权限(比如设置头像时索取访问照片的权限),但它们却将多项权限捆绑在一起,而且不同意就无法使用,涉嫌越界索权

2018年8月,中消协发布《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称,手机App一旦下载,所需要的权限众多,最明显的就是获取位置和联系人权限,与此同时,一些APP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主动获取用户隐私。

各种关于手机APP“侵权”、“泄漏隐私”、“大数据杀熟”的投诉和曝光报道也纷至沓来。

除此之外,类别繁多的“自动勾选协议”、“用户登录即同意授权”、“滥采用户个人信息”等“霸王条款”,更是手机APP在用户“被同意”的情况下“越界索权”的“套路操作”。

然而,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手机APP的侵权行为,并不是主动整改,手机APP开发商的“幡然醒悟”缘何总是在“事后”才得以体现?

根据2016年颁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APP运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

但企业为了抢占最高利益,不能不细化受众群体,各大网站、软件推出各类“用户体验”以及项目繁多的衍生功能,就是为了不断收集用户信息,构建用户画像,以期望做到精准推送。于是个人信息安全与企业的利益这二者在经营者心中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互联网企业应把保护用户隐私安全的社会主体责任摆在首位。有关部门会尽快出台针对互联网用户隐私分级分类的保护体系,加大力度惩治侵权行为。

全社会线上线下共建共立、相互作用,才能为网民个人隐私织就一张坚固“防护网”,更可以从源头上根除手机APP“越界索权”的操作。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联系我们)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