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高管被刑拘,35亿仅剩1300元!这家私募公司出大事……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13 03:14:49
作者:

最近,上海公安局浦东分局发布通报称,11月13日,根据群众报案,对上海华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涉嫌集资诈骗罪立案侦查。

通报称,从2016年3月起,华领资产通过虚构银行承兑汇票收益权转让、包装发行私募基金产品的方式骗取投资人资金,诈骗资金用于还本付息、个人挥霍等。有投资者告诉记者,此次事件涉及的投资者共有700多人,涉及金额在35亿左右,但是公司账户上只有1300元左右。

根据上海公安局浦东分局发布的通报,11月13日,公安机关对华领资产正式立案侦查,罪名是涉嫌集资诈骗,四名高管已经被刑事拘留。通报称,经查,从2016年3月起,华领资产通过虚构银行承兑汇票收益权转让、包装发行私募基金产品的方式骗取投资人资金,诈骗资金用于还本付息、个人挥霍等。

据央视报道,在11月14日,华领资产突然向投资者发布公告,宣布搬迁办公地址,但官网和公众号等公开途径均未查询到相关信息。

天眼查显示,华领资产成立于2013年8月,注册资本为1亿元,目前司法风险有106条。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华领资产实际控制人孙祺曾在多家资管机构任职,2013年8月以来担任华领资产的法定代表人兼执行董事。

据悉,今年1月份,华领资产在没有与投资者协商的情况下,突然单方面公告延期产品兑付。今年9月6日,公司法定代表人孙祺称,该基金托管账户金额为零,没有任何现金可供兑付。基金全部用于投资“交易对手”的票据收益权,由于“交易对手”全部违约,所以没有任何资金回流。同时公司承诺,只要2/3以上份额投资者签署一份收益变更协议,公司便在两年半的时间偿付75%的本金,而不久后这一比例又变成了50%。值得注意的是,华领资产做的并不是它宣称的银行票据,而是“交易对手的票据收益权”。它是以票据标的企业所持有的票据作为依据,来向交易对手放款。而在此前的路演、宣传资料以及基金合同中,公司一再强调资金主要投向银行承兑汇票等“高流动性低风险的金融产品”。

提醒:投资者该如何防范风险?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购买私募公司的理财产品时,该如何防范风险呢?

上海市新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蒋振伟表示,第一,要看管理人有没有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资质,资质有没有经过合法的备案;第二,私募基金或者说它的管理人在历史上有没有延期兑付;第三,私募基金所披露的项目是否真实存在;第四,我觉得是最简单直接的,就是看私募基金给的回报率,给的回报越多,风险肯定会越高。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联系我们)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