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于特业绩巨亏背后:财务“大洗澡”,巨额预付款流向关联方,实控人不惧爆仓加速减持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5-08 00:41:50
作者: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陈鑫鑫

  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少上市公司存在下修业绩预告的情况,但连续多次大幅下修业绩,则实属异常。

  4月28日晚,搜于特(002503.SZ)发布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其中2020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7.71亿元,同比大降930.78%,此亏损额比此前预计的14.64亿元还多出3.07亿元。

  而这已是搜于特第三次下修业绩,早在1月30日,受降价促销、存货计提减值影响,搜于特将2020年度预期净利润从-5000万元至5000万元调整为-7.8亿元至-9.8亿元;4月15日继续大幅下修至-14.64亿元。而2021年一季度继续亏损2.89亿元。

  多次下修业绩导致搜于特股价暴跌,其股价最低跌至1.51元,已接近1元的退市边缘线。

  4月29日,时代商学院多次致电搜于特董秘询问业绩下修等问题,但电话均未能接通。

  本文主要试图解答以下问题:

  1.搜于特为何频频下调业绩?是否涉嫌调节利润?

  2.实控人的质押爆仓风险如何?

  3.搜于特为何向供应商输送巨额资金,是否涉嫌掏空上市公司资产?

  01

  多次下修业绩,涉嫌调节利润

  资料显示,搜于特主营业务为“潮流前线”品牌服装的研发和销售、供应链管理、原材料销售。

  4月15日,搜于特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修正公告,该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3.74亿元,同比下滑35.21%;归母净利润亏损14.64亿元,同比下降805.56%;降价促销、存货计提减值是此次业绩巨亏的主要原因,其中降价促销导致亏损7.5亿元,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共计7.2亿元。

  有意思的是,从今年1月30日到4月15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搜于特连续两次向下修正年报业绩,归母净利润从约-5000万元至5000万元到亏损7.8亿元至9.8亿元,再到亏损14.64亿元,最终亏损定在17.71亿元。

  如此频繁的业绩修正,在A股十分罕见,不得不令人怀疑其此前存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合理?是否存在利用存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数据显示,早在2020年9月30日,搜于特存货便已达到41.79亿元,较期初增长30.97%。显然,搜于特的存货明显积压,而该公司却未对存货计提减值。

  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搜于特存货减值仍在持续,该公司2021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8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0.48%,主要是为了回笼资金解决库存压力,2021年春节前继续执行大力度促销的政策所致。

  事实上,搜于特存货减值的地雷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埋下了。

  资料显示,搜于特成立于2005年,以“潮流前线”服饰品牌起家,定位15—29岁消费群体的青春休闲服饰,曾聘请谢霆锋、宋慧乔、陈慧琳、黄圣依等明星作为代言人,并于2010年成功上市。

  到2015年,由于国内服装市场消费低迷、增长缓慢,搜于特成立全资子公司——东莞市搜于特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从事供应链业务,向时尚产业品牌商、制造商等客户提供原材料。此后,原材料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从2015年的2.95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58.4;同期,收入占比从14.92%增长至82.56%,快速成为搜于特的第一大业务;而此前的主业服装业务,则从2016年开始持续萎缩。

  

  然而,供应链业务需积压大量存货,占用大量资金。截止2020年三季度末,搜于特存货达到41.79亿元的新高,较年初增长30.97%,另外还有24.4亿元的应收账款和7.69亿元的预付款项,三者合计高达73.88亿元,占总资产的60%。

  如此巨额的存货、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在行业不景气时,随时有减值、坏账的风险。而2019年搜于特的净利润仅为2.08亿元,那怕存货、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只发生小部分的减值计提、坏账,搜于特都将陷入亏损。

  可以预见,未来搜于特或将深陷亏损的泥潭,不排除其继续运用调节存货减值手段来调节利润,从而避免退市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搜于特材料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的同时(如图表2所示),该业务收入近两年亦出现显著下降。两大主营业务收入下滑,且面临巨大的减值、坏账风险,搜于特的转型已宣告失败,未来前景存疑。

  4月29日,搜于特发布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称子公司广州市汇美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2019年度的财务报表需要更正,这影响该公司在相应期间对其长期股权投资及投资收益的核算。

  02

  质押爆仓风险凸显,

  实控人频繁减持加速离场

  4月15日,搜于特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所持该公司部分股份存在平仓风险。

  早在2020年12月19日,搜于特控股股东马鸿为其股权质押补充质押物,其股权质押爆仓风险便开始浮出水面。今年2月23日,控股股东马鸿及其一致行动人广东兴原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原投资”)持股被强制平仓,导致被动减持2799.55万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0.91%。

  今年以来,伴随着业绩预亏额不断增加,搜于特的股价也震荡下跌,今年累计下跌24.11%(截至4月29日收盘),这是实控人已质押股权被强制平仓的导火索。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一季度末,搜于特实际控制人马鸿及其一致行动人兴原投资合计持有搜于特25.05%的股权(马鸿持有21.37%,兴原投资持有3.68%),马鸿质押股份占其持有的股票比例达89.61%,而2020年三季度末该比例仅为66.39%,期间快速提升。

  由于质押率提升叠加股价下跌触发爆仓风险,实控人马鸿加速套现离场动作。

  时代商学院观察到,自2020年9月份以来,马鸿便开始不断减持,减持频率及力度自2020年12月以来明显加大。如图表3所示,2020年12月8日至3月31日,数次减持后,马鸿持有搜于特的股权比例从23.67%下降至21.37%。

  一般而言,二级市场减持抛售压力越大,股价受之冲击越大。随着实控人不断减持套现,搜于特的股价也持续下行。

  

  由于马鸿股份质押比例较高,且从其频繁减持套现的动作来看,实控人很可能已无力再补充质押物。随着股价进一步下探,实控人股权质押爆仓的风险剧增,届时或引发搜于特控制权变更风险。

  资料显示,从2006年起,马鸿一直担任搜于特的董事长,是搜于特的核心人物。如今搜于特与实控人双双面临困境,在实控人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很可能无暇顾及搜于特的危机。

  如今,搜于特的股价已下跌至1.7元左右,而实控人的减持大概率仍将持续,并进一步拖累股价,按连续20日股价低于1元退市的规定,搜于特面临一定的退市风险,前景成谜。

  03

  巨额预付款流向关联供应商,

  上市公司资产疑遭掏空

  作为服装业的知名大企业,却要向并不强势的供应商预付数十亿元的预付款项,这是搜于特令人十分不解的地方。

  财报显示,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搜于特的预付账款分别为6.51亿元、22.83亿元、16.22亿元、11.99亿元、9.7亿,2017年末预付款项曾高达22.83亿元,而同期的货币资金仅为7.06亿元,另外还有11.32亿元的短期借款、3.42亿元的应付债券等有息负债。

  从现金及负债看,搜于特的资金并不充裕,甚至有些紧缺,那为何其还要向供应商预付二十多亿元的预付款项?这在A股企业中实属罕见,通常只有上游十分强势的企业才会出现。

  资料显示,搜于特的供应商主要为服装行业原材料厂商,数量众多且竞争激烈,对搜于特的议价能力并不高。此外,搜于特2020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额的比例仅为35.59%,采购比例最高的供应商为13.05%,显然,其并不依赖单一大供应商,如此大的预付款项显得十分不合理。

  时代商学院观察到,同行业的美邦服饰(002069.SZ)、柏堡龙(002776.SZ)、拉夏贝尔(603157.SH)、际华集团(601718.SH)等企业并未出现预付款项高企的情况,搜于特的情况并非行业惯例。

  事实上,2018年,证监会也曾对搜于特2017年年报中异常大增的预付款项事宜进行问询,搜于特彼时解释称,该公司在采购过程中,为供应商提供预付款支持,以及相对较短的付款周期,减轻其资金周转压力,有利于获取更为优惠的采购价格。

  然而,并无足够的证据显示搜于特因此获得价格优惠,节节败退且较低的毛利率反而表明搜于特盈利能力在恶化,搜于特为上游供应商提供如此大额的预付账款实属异常。

  据每经网报道,接受搜于特巨额预付款项的供应商之一——湖北卓越长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卓越长基”)与搜于特关系匪浅。2019年,卓越长基成为搜于特的第二大预付款方,搜于特对其的预付款余额为8137.89万元。

  

  2016—2019年,卓越长基的企业年报显示,其缴纳社保员工人数均为0人。而从企业地址来看,其与搜于特的联营企业湖北尔邦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尔邦富”,搜于特持股47.37%)联系颇为紧密,两家公司2019年年报披露的通信地址相同,均为湖北省监利县容城镇玉沙大道168号。

  此外,从2016年7月设立到2018年11月,卓越长基的法定代表人为王剑平。而尔邦富2018年7月至今的董事之一,也名为“王剑平”。收到巨额预付款的供应商卓越长基,似乎与搜于特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截止2020年末,搜于特仍有9.7亿元的预付款项,卓越长基或只是冰山一角。搜于特自身流动资金紧缺,甚至存在借用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现象,而大额资金却长期从上市公司流向供应商,此后这些资金便无法追踪,是否会流向资金紧缺的实控人亦未可知。

  04

  结语

  2020年以来,搜于特的股价实际上处于长期下跌趋势,特别是今年爆出巨额存货减值,并两次大幅下修业绩预告后,股价快速下跌,最低一度跌至1.51元,踩在1元退市线的边缘。屋漏偏逢连夜雨,高比例质押股权的实控人马鸿及一致行动人还一度遭强制平仓,随后马鸿不断地减持搜于特股份,进一步刺激股价下跌。如今,搜于特及实控人双双陷入困境,实控人恐无暇顾及搜于特的危机,搜于特前景不明。

  此外,搜于特存在长期向供应商预付巨额资金的情况,而供应商还被爆出与搜于特存在一定关联关系,涉嫌掏空上市公司资产

  参考资料:

  《搜于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所持公司部分股份存在平仓风险暨被动减持的预披露公告》.深交所

  《搜于特: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2020年度业绩修正、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和控股股东所持公司部分股份被动减持的关注公告》.深交所

  《“口罩妖股”搜于特巨亏15亿元背后:供应链业务占用大额资金客户供应商与旗下公司或存关联》.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联系我们)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