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儿子比爹大3岁”骗保为何能得逞?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28 10:08:58
作者:低保
  “真是荒唐,为了顺利骗得低保款,居然把儿子的年龄‘改’得比自己还大3岁……”前不久,重庆市綦江区纪委监委查处了三江街道复兴村原党支部书记罗玉良骗取国家低保案,因其令人咋舌的“作弊”手法,在当地引发不少关注(8月2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村官通过篡改儿子年龄就可轻易骗得低保,而且一“骗”就是长达9年。这起骗保案的荒唐之处,不只在于骗保者的作假手段拙劣低能,更在于其修改后“儿子比爹大3岁”的逻辑荒谬。而更值得追问和质疑的,就是这种有明显作假“痕迹”的小伎俩,竟可以堂而皇之地骗了9年。个中的责任追究和教训反思,不该随着骗保者的如数退款和党纪处分而不了了之。

  透过新闻披露可以得知,罗玉良为儿子骗保的作假手段的确不具丝毫技术含量。不过是把复印件中出生年份“1983”中的“8”用数字“5”粘贴覆盖后二次复印即可。令人奇怪的是,这种明显逻辑混乱的低保材料不仅能顺利过关,还能在之后的9年里“风平浪静”。

  “儿子比爹大3岁”的骗保得逞,缘于有人从中帮忙作假,缘于“低保入户审核不严”。其实只要把相关的家庭信息稍作比对,就不难发现作假疑点。就是这么简单的把关工作,竟然没有人去做。民生资金的粗放管理可见一斑。

  “儿子比爹大3岁”的骗保事发,还是缘于去年綦江区全面推行党员干部涉权事项公开的“民生监察平台”,对享受过低保等民生福利的人员实行系统化管理,在大数据比对之下,作假自然也就“穿帮”了。罗玉良主动交代违纪行为并退回违规款项,也算自知理亏的明智之举。

  由是观之,村官作假骗保成于暗箱操作、监管缺位,败于公开透明、数据对比。正是相关监管的粗放疏漏,让对违规犯纪心知肚明的罗玉良心存侥幸,仍不收手,也正是党员干部涉权事项公开的民众监督,让罗玉良的侥幸破灭,迷途知返。此案再次印证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低保款是事关困难群体生活保障的救命钱,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和精准帮扶、财尽其用是其发放和享用的最基本底线,绝不允许任何的权力介入和私欲染指。如果有人胆敢顶风违纪和火中取栗,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从严惩治。还要想到,生活困难是一项随时可能发生的动态现象,低保发放也应当是应保尽保的动态管理,不能一劳永逸和一保定终身。

  围观“儿子比爹大3岁”的骗保案例,不仅让人们深刻领悟到建立完善低保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民生资金有效管理和对党员干部监督制约的极端重要性,其实也为查处干部年龄、工龄、党龄等人事信息的弄虚作假提供镜鉴:只要秉持公开透明、数据联动的阳光之举,那些并不高明或逻辑混乱的信息造假便可不攻自破。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联系我们)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