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拉面、九毛九的“瑞幸”之鉴,“大胃王”的渡劫进行时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10 16:28:38
作者:拉面,亿元,的是,疫情,净利润
味千拉面、九毛九的“瑞幸”之鉴,“大胃王”的渡劫进行时 首条财经 阅 526 “吃播”盛行,一众大胃王成为霸屏者。

投稿来源:首条财经

导 读

吃播 盛行,一众大胃王成为霸屏者。

然骨感现实,远无那么多的光鲜画面。如不像 瑞幸 般造假,多数吃货都会搞坏肠胃。

那么,刚刚发布财报的味千拉面、九毛九,情况又如何呢?

结合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 春天 离我们已然不远。

不过,鉴于 群聚 属性、消费者担忧等不利因素,餐饮业的全面复苏仍有待时日。

抛开共性问题,部分上市餐饮企业,也露出了问题底色:不仅将企业不足放大数倍,甚至还打乱战略节奏、疲态尽显, 高增 故事难以为继。

如此尴尬变脸,在味千拉面、九毛九身上体现的尤为鲜明。

味千的 战略性失利

近期,味千拉面发布2019年财报,其中对疫情影响做出以下说明:预计疫情将对2020年上半年及全年的综合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存货拨备,物业、厂房及设备、使用权资产及于联营公司及合资企业之投资减值,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入账的金融资产及投资物业的公平值减少。

数据显示,自1月关店以来,截止3月29日,味千拉面已恢复492家门店开业,但仍有部分门店尚未复业。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味千共拥有连锁餐厅799间,餐厅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直辖市的176个城市。

换言之,其还有274家门店尚未开启。

更严重影响在于,其战略步伐也被打乱。

2018年11月27日,味千拉面再度发布了 千店计划 ,日本味千拉面重光产业株式会社社长重光克昭宣布,味千拉面将在全球开设1000家门店。

现在来看,该计划短期恐难达成。

尴尬的是,这并非味千拉面第一次高喊 千店 口号。

早在2010年,其便发布了 五年千店 的计划。

但截止2015年,味千拉面门店数量不过才673家。第一次 五年千店 计划彻底失败。

然味千拉面,依然执着。

2015年,味千中国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潘慰宣布,2015年,公司计划全国新开70家门店,并计划五年实现1000家店的目标。

二次重来,胜算几何?

随着2020年的到来,不足一年时间还差234家店。显然,其 5年千店 计划压力巨大,或二次折戟。

两次失败经历,也许让味千拉面有些底气不足。2018年发布的第三次千店计划,颇有 取巧 之感。

首先,并未确定期限

其次,味千将 中国 的千店目标,换为了 全球 的千店目标。也就是说,会加上包括日本等在内的门店数量。

上述两行为,无疑大大降低了 千店 难度。不过,通过 降维 实现的目标,价值和意义又在哪呢?

更尴尬的是,就算大幅调低目标,从近年来其开店数量看,味千拉面的 千店梦 或仍难以实现。

2016年,味千拉面经营的店铺为650家,同比减少23家;2017年店铺704家;2018年为766家。2019年为799家。

换言之,在2018年店铺数增长62家后,其2019年店铺增长数仅33家,增幅下滑明显,发展颓势已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与潘慰 2019年底计划开到850家店,净增加100家店 的目标,差了3倍。

这对其业绩影响,不言而喻。

2019年,味千拉面的主要业务及重要收入来源仍为零售连锁餐厅业务,餐厅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23.99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约93.5%。

换言之,店铺数是味千拉面的业绩支撑,而开店增速大幅放缓,则意味其业绩上升空间在变小。结合疫情影响,其成长性并不乐观。

业绩、资本双杀

上述观点,并非夸大。在最能体现成长预期的股价上,可见一斑。

2011年,味千拉面股价曾高达13.52港元。

截至2020年4月9日,其股价仅为1.83港元,市值不足20亿。

从 扔花 到 扔砖 ,投资者态度变化的背后,战略布局失败只是间接因素。由此导致的业绩不振,才是主因。

味千拉面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公司总营收25.65亿元,同比增长7.9%。

税前净利润为2.31亿元,同比下滑65%,归属于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56亿元,同比下滑71.6%。

净利润下滑7成,堪称 断崖 。

味千拉面称是综合原因导致。受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影响,同时2019年猪肉价格有所上涨,以及受到截至2018年年底年度就投资录得的一次性收益影响。

不过,这些理由,也有一定的 牵强 味道。

例如猪肉涨价,似有甩锅借口之意,毕竟所有餐饮企业都要面对同样问题。以此为由,只能说明其供应链上游把控、溢价能力不强。

毛利率下滑,便是体现之一,其2019年毛利率由2018年同期约75.4%减少至约72.3%。

另一方面,再来看 受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影响 这个理由,所指的是 不动产、厂场以及设备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后确认租赁负债的融资成本,在2019年首次被采纳。这导致味千拉面在2019年集团融资成本为3524万元,较2018年上升约441.8%。

需要注意的是,味千拉面在不动产上做的手脚,也为其业绩增色不少。

2019年上半年,味千拉面公司全资附属公司Ajisen Properties Limited以1.64亿的对价,向创始人兼董事长潘慰出售了全资附属公司麒麟不动产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该出售令公司期内录得其他收益及亏损的收益人民币3220.5万元,同比增加约31.3%。

但实际上,这种将附属公司全部股权转手到公司董事长,从而增加收益的 左手倒右手 之举,除了让账面更好看些,并没多大意义。

另一方面,假如没有这1.64亿的卖资进账,味千拉面的亏损幅度,恐还将扩大约1亿。

至于 2018年年底年度就投资录得的一次性收益 这一原因,则更值深入探讨。

首条财经梳理后发现,味千拉面在2018年有三个关键词,首先是前文说到的重提 千店战略 ,及 扭亏为盈 和 贪腐门 。

众所周知,由于外卖业前几年的大火,味千拉面于2015年以7000万美元投资百度外卖。随后,百度外卖在2017年被饿了么以5亿美元收购,味千也因此亏损9.35亿元。

按照常理推断,2018年味千拉面本应元气大伤。但令人奇怪的是,其营业收入和股东应占利润实现双涨,特别是利润由2017年的亏损4.86亿上涨至盈利5.51亿元。

仔细梳理,味千净利润提升,并不是门店盈利能力增强,2018年,味千来自餐厅经营的收入22.18亿元,较2017年的22.12亿元同比增长0.27%;来自拉面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9.39亿元,较2017年的8.65亿元同比增长8.55%。

同期,味千拉面来自餐厅经营的盈利为3.49亿元,较2017年的3.54亿元同比下滑1.41%;来自拉面相关产品的销售盈利0.14亿元,较2017年的0.45亿元同比下滑68.89%。

门店盈利能力趋弱,全年却能 扭亏为盈,显然是其投资控股带来的利润增长。

2018年,味千投资控股带来的利润达3.68亿元,相比2017年的-8.82亿元,同比上涨141.72%。

这注定,不能长久。

随着2019年味千拉面净利润亏损7成,不仅说明其扭亏只是 昙花一现 ,还说明其并没从投资百度外卖的阴影中完全走出,只是将问题延后,以换取所谓的 扭亏 。这种 寅吃卯粮 、透支之举,也让其失去了一部分发展动能。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味千非营业外的利润占了很大比例,说明利润的提升并非得益于主业经营水平的提升和门店运营水平优化。在餐饮业出现爆增的情况下,味千并没有实现重大的创新和升级,经营状态更像是温水煮青蛙。

再来看 贪腐门 ,亦给了味千拉面股价一计 暴击 。

2018年12月,味千拉面首席财务官刘家豪被曝挪用公司资金179.5万港元。

2019年3月,公告披露刘家豪于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以假支票的方式挪用公款约2363.7万港元,数额超此前十三倍。

彼时,味千股价跌至2.22港元,创下历史新低。

更严重的是,这对味千的品牌形象也造成严重打击。

瑞幸咖啡之思

打击不止于此。

食安无小事。对一家餐饮类上市公司来说,如果盈利能力是其股价上限的话,口碑则是股价的底线。

遗憾的是,消费者对味千拉面在口味和食品安全上的质疑,显然拉低了这条底线。

有媒体报道,以北京地区为例,味千拉面48家门店评分均在3星至4星之间,食客普遍反映 服务差、上菜慢 ,更有人直指 又贵又难吃 。

2019年底,据中国食品报报道,其暗访组历经四个月,对味千拉面华北地区四家门店暗访调查发现,存在员工在洗碗池内洗衣服、煮面机内煮桃吃等违反餐饮操作规范的行为。

2019年12月18日,重庆味千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厦门厦禾路分店的汤盅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合格;

2018年11月8日,味千拉面老沪闵路店(上海领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老沪闵路分店)炒饭碗、饭碗、小食盘的大肠菌群指标不合格。

在经历 骨汤门 后,味千拉面出现上述情况,是否 好了伤疤忘了疼 ?

2011年7月,味千拉面被媒体曝出售价30多元一碗的拉面汤底,其实是用专门的汤粉、汤料调制出来,每碗成本仅几毛钱。

随后,味千在官网回应,承认汤底由浓缩液还原而成。

至此,其口碑一落千丈,时至今日仍未完全恢复。

影响有多大?

2011年上半年,味千拉面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餐台周转次数为5.2,骨汤门后,全年的餐台周转次数为4,直到2019年仅为3.4。

此外,其单店销售额波动也很大。2015年至2019年,味千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单店销售涨幅是-7.5%、-8.1%、2.2%、-2.6%和7.0%。

需要注意的是,其2019年单店销售增幅较大,与客单价提升有直接关系。从2018年同期的47.4元,上涨至2019年上半年的53.8元。

问题在于,在产品本身没有提升的情况下,单靠涨价维系的销售额,能持续多久?

综合来看,味千拉面目前需要面对门店扩张不力、股价持续下滑、净利润巨额亏损、投资严重失败、高管造假贪污、安全品质双失守等重重挑战。可谓问题缠身,压力不小。

在此背景下,味千拉面依旧执着 千店计划 ,是否为激进之举呢?

答案是肯定的。

针对上述问题,首条财经咨询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其表示,味千拉面的问题,并不在店的多与少。就好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并不会因换一个游泳池而如鱼得水。

现在味千的主要问题是品牌老化、产品老化、模式老化、场景老化,最近提出的诸如大骨汤概念,根本上是在炒冷饭。如果没有解决好客单量减少、用户量流失、翻台率降低等问题,开再多家店也是徒劳 朱丹蓬指出。

可见,重重问题之下,味千拉面的 千店 目标颇有大胃王之感,一味为规模扩张蒙眼狂奔,不确定性风险不断堆积。

这是否也与同样规模打法、最终作茧自缚、被撑破肚皮的瑞幸咖啡有相似之处?

前车之鉴,不得不思。

矛盾之处在于,长期以来, 千店 恰恰是味千拉面给投资者讲的 好故事 ,如果故事戛然而止,味千在资本市场是否面临 无戏可唱 的尴尬局面?

利益裹挟之下,两难抉择之中,潘慰又会如何取舍?

九毛九的 AB面

相似拷问的,还有资本新兵九毛九。甚至连疫情,也没阻止其扩张之路。

九毛九管理层表示,太二今年开店规划不做调整,维持全年80家计划。

可见,其对扩规模有着强烈欲望。

不过,相比味千拉面,九毛九的情况则好了不少。

朱丹蓬认为: 九毛九整体的情况比较稳定,现阶段的策略没有错。

从业绩来看,也确实如此。

毕竟其在2019年取得业绩正增长。财报显示,2019年,九毛九营收实现26.9亿人民币,同比2018年增长42%;净利润1.86亿,同比增长151%,净利润率6.9%。经调整的净利润为2.17亿,同比增长170%,经营调整的净利润率8.1%。

尽管大方向正确,但九毛九在扩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例如翻台率,数据披露,2019年九毛九、太二翻台率齐降,分别由2.4次/天、4.9次/天降至2.3次/天、4.8次/天。

此外,九毛九和太二的同店销售增长率分别为0.2%和4.1%,而这组数据在2018年分别为4.4%和7.7%。

财务方面,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九毛九的银行融资为2.89亿元,并且已经动用了2.286亿元。租赁负债为8.971亿元,同比增长达34.8%。

若照此趋势,其资金链恐进一步承压。

同时,九毛九集团董事长管毅宏曾公开表示: 集团受这次疫情影响的损失仍在统计中。我们希望政府能在税费上有减免政策,或者能有相关补贴补助。

这一表态,侧面反映了九毛九所受冲击程度。

问题在于,其一方面维持扩张力度,另一方面又向相关部门 哭穷 ,一套 迷踪拳 下来,是否让人会联想到减税及补贴要求,实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为扩张铺路呢?

试金石VS渡劫时

可以确定的是,此次疫情,对餐饮业来说是一块 试金石 ,试出了不同企业的实力成色。同时,也是一面 放大镜 ,将问题短板暴露无遗。

从味千拉面、九毛九的案例中可看出,尽管行业已传承千年,但在经营管理、发展策略、资本态度方面,仍显稚嫩。

狐尾松资本董事长王代新认为,关键是看疫情持续时间,如果持续时间太长,整个行业进入 去产能 的阶段,对于龙头企业而言,或许可逆势扩张并提升市场份额。

换言之,疫情会催化行业 马太效应 更加明显。

洗牌已在眼前,行业格局正在重塑,这对综合实力更强、抗风险性更大的龙头企业来说,是利好之事。

而问题缠身的味千拉面和九毛九,是否会掉队呢?

东方马拉松资管研究员张晔认为:餐饮业在当年SARS疫情期间也有先 冰冻 ,然后逐渐恢复的过程。

也就是说,谁能扛过严寒,谁就能取得胜利。

味千拉面、九毛九何以度劫,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联系我们)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