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和下调基金费率 投资者更钟意哪种?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6-04 14:48:00
作者:基金
  不少客官有过京东和天猫血拼的经验,尤其在6.18和11.11促销大战中,商家会拿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手段。

  比如100元的商品,商家给出“买三件6折”的优惠,还给出“买300立减120”的券让你限时领用。当你设好闹钟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秒钟冲进去却发现券已经被抢完了,沮丧的想这下占不到大便宜的时候,却发现“6折卡”和“立减券”是二选一的。

  所以,打折卡和现金券完全就是一回事,都是180买三件。

  那么问题来了?

  商家为什么搞打折促销?全部发券不就行了,且没必要搞限时抢券嘛!

  或者更进一步,商家也不用打折了,就正常价格销售,客户交易后每件返现金40就可以了,这样结算以后看上去销售额还更高!

  对客户来讲,名目繁多的促销条款令人眼花缭乱,但“满减”才是最直观、最不用按计算器、客户最喜欢看到的促销方式。

  对商家来讲,官方定价保持高企,让商品的档次显得很高,但是通过送券返现的方式进行促销,提高了销量。

  简直是皆大欢喜,买卖双赢!

  这一招被很多行业照搬了过去,包括公募基金行业。

  一些老基民可能还有记忆,很多年前,以注册APP开户送份额为噱头,一些基金销售开始了线上获客的“抢人头”大战。

  一些所谓互联网专家(很可能是PE、VC出身)给出的解释是:
  新营销的特色就是先烧钱,有了流量以后才考虑赚钱,这句话让销售单位觉得有了理论依据,更加理直气壮起来。而不少专薅各公司羊毛的羊毛党也因此乐在此中。眼看一场烧钱大战就要在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和深圳福田区打响。

  平地一声惊雷,睿智的监管部门于2013年2月公布第91号令《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基金销售机构从事基金销售活动,不得采取抽奖、回扣或者送实物、保险、基金份额等方式销售基金”。

  很明显,资产管理行业与快消品行业不同。基金销售之后才是服务的开始,而不是终结。并且基金行业比拼的应当是运作期间的获利能力,不是比获客烧钱的底气。

  但是,一个步入成熟阶段的行业必然出现竞争,竞争行为则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类吸引客户的方式。

  当前最为市场所关注的,就是基金降费。请注意降的这个费用主要是“管理费”,也就是基金公司收取的费用。

  比如说,今年3月份成立的富国恒生中国企业ETF的管理费率为0.5%,而市场上大多数类似标的指数基金产品仍为1%;
  比如说,6月份即将成立的富国创业板ETF的管理费率仅为0.3%,已经低于市场上大多数同类产品了。

  有些客官可能会疑惑:
  一只基金在市场波动大的时候,一天的净值变动就超过1%,你降个百分之零点几的年费,能差多少啊?

  确实,以创业板为例,今年以来至今(2019/5/29),一日涨跌幅超过1%的天数达到51天,一只创业板指数基金的年费降了0.7%,如同水滴入海,在巨大的波动中几乎不可察觉。但是,长年累积起来这个差别还是挺大的。

  网络大V望京博格老师做了一个计算:
  假设沪深300(全收益)指数长期收益为11%/年,若费率为0.6%,费后年化为10.40%,若费率为0.2%,费后年化为10.80%。别看仅有0.4%的费率差别。

  10年后两者累计收益率相差10%;
  20年后两者累计收益率相差55%;
  30年后两者累计收益率相差223%。

  降费虽然看起来是些微的改动,但是对基金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管理效率的要求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而且,或许加速淘汰了一些长期死而不僵的小微规模基金,这些基金如果降费,将难以维系自身的运作成本。

  降费吸引了真正的投资者,而且是长期投资者,因为只有具备长期持有意愿的投资者才对些微变化的费率敏感。短期投机者从中获益极少,羊毛党则根本是不会感兴趣的。

  更何况,这并不是国内基金行业的首创,海外基金业巨头如先锋、贝莱德等已经开始对旗下的ETF等产品大幅下调管理费率,行业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虽然送券返现行为在商业上是杀手锏,但它消耗的是市场费用;管理费率降低,消耗的是收入,就像一场节食竞赛,想要不瘦死,最好开始就是个胖子。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联系我们)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