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和下调基金费率 投资者更钟意哪种?
不少客官有过京东和天猫血拼的经验,尤其在6.18和11.11促销大战中,商家会拿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手段。
比如100元的商品,商家给出“买三件6折”的优惠,还给出“买300立减120”的券让你限时领用。当你设好闹钟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秒钟冲进去却发现券已经被抢完了,沮丧的想这下占不到大便宜的时候,却发现“6折卡”和“立减券”是二选一的。
所以,打折卡和现金券完全就是一回事,都是180买三件。
那么问题来了?
商家为什么搞打折促销?全部发券不就行了,且没必要搞限时抢券嘛!
或者更进一步,商家也不用打折了,就正常价格销售,客户交易后每件返现金40就可以了,这样结算以后看上去销售额还更高!
对客户来讲,名目繁多的促销条款令人眼花缭乱,但“满减”才是最直观、最不用按计算器、客户最喜欢看到的促销方式。
对商家来讲,官方定价保持高企,让商品的档次显得很高,但是通过送券返现的方式进行促销,提高了销量。
简直是皆大欢喜,买卖双赢!
这一招被很多行业照搬了过去,包括公募基金行业。
一些老基民可能还有记忆,很多年前,以注册APP开户送份额为噱头,一些基金销售开始了线上获客的“抢人头”大战。
一些所谓互联网专家(很可能是PE、VC出身)给出的解释是:
新营销的特色就是先烧钱,有了流量以后才考虑赚钱,这句话让销售单位觉得有了理论依据,更加理直气壮起来。而不少专薅各公司羊毛的羊毛党也因此乐在此中。眼看一场烧钱大战就要在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和深圳福田区打响。
平地一声惊雷,睿智的监管部门于2013年2月公布第91号令《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基金销售机构从事基金销售活动,不得采取抽奖、回扣或者送实物、保险、基金份额等方式销售基金”。
很明显,资产管理行业与快消品行业不同。基金销售之后才是服务的开始,而不是终结。并且基金行业比拼的应当是运作期间的获利能力,不是比获客烧钱的底气。
但是,一个步入成熟阶段的行业必然出现竞争,竞争行为则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类吸引客户的方式。
当前最为市场所关注的,就是基金降费。请注意降的这个费用主要是“管理费”,也就是基金公司收取的费用。
比如说,今年3月份成立的富国恒生中国企业ETF的管理费率为0.5%,而市场上大多数类似标的指数基金产品仍为1%;
比如说,6月份即将成立的富国创业板ETF的管理费率仅为0.3%,已经低于市场上大多数同类产品了。
有些客官可能会疑惑:
一只基金在市场波动大的时候,一天的净值变动就超过1%,你降个百分之零点几的年费,能差多少啊?
确实,以创业板为例,今年以来至今(2019/5/29),一日涨跌幅超过1%的天数达到51天,一只创业板指数基金的年费降了0.7%,如同水滴入海,在巨大的波动中几乎不可察觉。但是,长年累积起来这个差别还是挺大的。
网络大V望京博格老师做了一个计算:
假设沪深300(全收益)指数长期收益为11%/年,若费率为0.6%,费后年化为10.40%,若费率为0.2%,费后年化为10.80%。别看仅有0.4%的费率差别。
10年后两者累计收益率相差10%;
20年后两者累计收益率相差55%;
30年后两者累计收益率相差223%。
降费虽然看起来是些微的改动,但是对基金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管理效率的要求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而且,或许加速淘汰了一些长期死而不僵的小微规模基金,这些基金如果降费,将难以维系自身的运作成本。
降费吸引了真正的投资者,而且是长期投资者,因为只有具备长期持有意愿的投资者才对些微变化的费率敏感。短期投机者从中获益极少,羊毛党则根本是不会感兴趣的。
更何况,这并不是国内基金行业的首创,海外基金业巨头如先锋、贝莱德等已经开始对旗下的ETF等产品大幅下调管理费率,行业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虽然送券返现行为在商业上是杀手锏,但它消耗的是市场费用;管理费率降低,消耗的是收入,就像一场节食竞赛,想要不瘦死,最好开始就是个胖子。
比如100元的商品,商家给出“买三件6折”的优惠,还给出“买300立减120”的券让你限时领用。当你设好闹钟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秒钟冲进去却发现券已经被抢完了,沮丧的想这下占不到大便宜的时候,却发现“6折卡”和“立减券”是二选一的。
所以,打折卡和现金券完全就是一回事,都是180买三件。
那么问题来了?
商家为什么搞打折促销?全部发券不就行了,且没必要搞限时抢券嘛!
或者更进一步,商家也不用打折了,就正常价格销售,客户交易后每件返现金40就可以了,这样结算以后看上去销售额还更高!
对客户来讲,名目繁多的促销条款令人眼花缭乱,但“满减”才是最直观、最不用按计算器、客户最喜欢看到的促销方式。
对商家来讲,官方定价保持高企,让商品的档次显得很高,但是通过送券返现的方式进行促销,提高了销量。
简直是皆大欢喜,买卖双赢!
这一招被很多行业照搬了过去,包括公募基金行业。
一些老基民可能还有记忆,很多年前,以注册APP开户送份额为噱头,一些基金销售开始了线上获客的“抢人头”大战。
一些所谓互联网专家(很可能是PE、VC出身)给出的解释是:
新营销的特色就是先烧钱,有了流量以后才考虑赚钱,这句话让销售单位觉得有了理论依据,更加理直气壮起来。而不少专薅各公司羊毛的羊毛党也因此乐在此中。眼看一场烧钱大战就要在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和深圳福田区打响。
平地一声惊雷,睿智的监管部门于2013年2月公布第91号令《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基金销售机构从事基金销售活动,不得采取抽奖、回扣或者送实物、保险、基金份额等方式销售基金”。
很明显,资产管理行业与快消品行业不同。基金销售之后才是服务的开始,而不是终结。并且基金行业比拼的应当是运作期间的获利能力,不是比获客烧钱的底气。
但是,一个步入成熟阶段的行业必然出现竞争,竞争行为则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类吸引客户的方式。
当前最为市场所关注的,就是基金降费。请注意降的这个费用主要是“管理费”,也就是基金公司收取的费用。
比如说,今年3月份成立的富国恒生中国企业ETF的管理费率为0.5%,而市场上大多数类似标的指数基金产品仍为1%;
比如说,6月份即将成立的富国创业板ETF的管理费率仅为0.3%,已经低于市场上大多数同类产品了。
有些客官可能会疑惑:
一只基金在市场波动大的时候,一天的净值变动就超过1%,你降个百分之零点几的年费,能差多少啊?
确实,以创业板为例,今年以来至今(2019/5/29),一日涨跌幅超过1%的天数达到51天,一只创业板指数基金的年费降了0.7%,如同水滴入海,在巨大的波动中几乎不可察觉。但是,长年累积起来这个差别还是挺大的。
网络大V望京博格老师做了一个计算:
假设沪深300(全收益)指数长期收益为11%/年,若费率为0.6%,费后年化为10.40%,若费率为0.2%,费后年化为10.80%。别看仅有0.4%的费率差别。
10年后两者累计收益率相差10%;
20年后两者累计收益率相差55%;
30年后两者累计收益率相差223%。
降费虽然看起来是些微的改动,但是对基金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管理效率的要求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而且,或许加速淘汰了一些长期死而不僵的小微规模基金,这些基金如果降费,将难以维系自身的运作成本。
降费吸引了真正的投资者,而且是长期投资者,因为只有具备长期持有意愿的投资者才对些微变化的费率敏感。短期投机者从中获益极少,羊毛党则根本是不会感兴趣的。
更何况,这并不是国内基金行业的首创,海外基金业巨头如先锋、贝莱德等已经开始对旗下的ETF等产品大幅下调管理费率,行业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虽然送券返现行为在商业上是杀手锏,但它消耗的是市场费用;管理费率降低,消耗的是收入,就像一场节食竞赛,想要不瘦死,最好开始就是个胖子。
>相关新闻
- [黄金]宝庆银楼今日金价多少钱一克(2023年8月8日)2023-08-08 06:08:48
- [黄金]2023年8月8日闵行各大金店铂金价格一克多少2023-08-08 06:08:46
- [期货]今日动力煤期货价格表(2023年7月12日)2023-08-08 06:08:32
- K396列车上44名学生徒步12公里脱困:一致选择继续研学2023-08-03 02:08:39
- [黄金]2023年5月18日山西运城老庙黄金价格今日价格(多少钱一克)2023-05-23 06:05:50
- [黄金]2023年5月10日大连城隍珠宝黄金今日价格多少一克2023-05-10 06:05:29
- 今晚24点调油价!油价将迎来年内"第4次"下调,下调幅度是多少呢?2023-05-07 04:05:59
热门资讯
热门推荐
首页头条
社会热点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