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家外资私募已成功完成备案 38只产品管理规模约52亿元
近期,野村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霸菱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登记工作,成为第20和第21家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 PFM);至此,上半年完成备案的外资私募已有5家。在已登记的外资私募中,16家已有中国私募基金备案,产品总数达到38只,管理规模约52亿元。
外资私募加速布局中国市场,21家机构已发行基金38只
协会备案信息显示,野村投资和霸菱投资两家外商独资企业于6月20日完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正式进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可以面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中国市场,提供国内股票、债券及多元资产投资服务。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野村投资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控股股东野村资产为日本最大券商野村控股的全资子公司。霸菱投资注册资本400万美元,控股股东Baring Asset Management(Asia)Limited,母公司霸菱为美国万通人寿保险公司旗下子公司。
上半年有5家外资机构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另外三家分别为联博汇智、安联寰通资产和德劭投资。
目前,已登记的外商独资私募基金包括富达利泰、瑞银资管、英仕曼、施罗德、桥水投资等21家,其中16家已备案了中国私募基金产品,总数达到38只,管理规模52亿元。
今年以来,外资私募产品发行速度不减,已推出13只产品,施罗德投资前不久一口气备案了3只产品;路博迈投资也备案了两只基金。惠理投资和元胜投资两家私募产品总数均达到6只,是目前外资私募中备案产品最多的。
另外,上半年有3家外资私募获得投顾资格,路博迈投资、富敦投资和贝莱德投资在完成登记备案后,他们在中国的业务范围更为广阔,可以为券商资管、期货、基金子公司甚至银行理财子公司提供投资顾问服务。(证券时报)
外资私募加紧布局,“外来和尚”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近日,国内第20家外资私募正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与此同时,在连续2个月净流出后,沪深港通等北向资金在6月再次实现净流入。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私募产品可参与港股通交易。这些变化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呢?
统计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在连续两个月净流出后,6月累计净流入426.03亿元,创2019年2月以来新高。值得关注的是,在6月18个交易日中,北向资金仅4个交易日净流出。
从上半年看,北向资金今年可谓“大进大出”——上半年累计净流入963.68亿元,且1月、2月均净流入逾600亿元,不过,4月至5月,北向资金净流出规模较大,其中5月净流出量更创出沪深股通开通以来新高。
对于北向资金的“来来回回”,瀚亚投资首席投资官克林·格雷厄姆表示,“今年初,中国经济周期进入‘去杠杆’过程,同时很多表外负债需要进入表内。如果‘去杠杆’速度太快,将对经济增长率造成较大冲击,因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之去年底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这是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之一。”
“此后,外围环境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问题,导致中国市场的投资风险溢价不断增加,是北向资金不断外流的主要原因。”克林·格雷厄姆指出。
“目前来看,中国股市的估值仍偏低。同时,虽然中国经济目前的确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压力,但总体而言,市场情绪还是向好的。”克林·格雷厄姆进一步表示,“自上而下地看,中国股市应该说存在很多投资机会,投资价值很大,且A股走强的动能已经形成。虽然由于地缘政治风险,A股上半年涨势未能延续,但基本面并没有出现问题,目前只需等待更多的‘催化剂’。这也意味着,对外资而言,中国市场在未来投资组合中的占比应该会更大,将逐渐增持与中国相关的投资品。”
在北向资金整体净流入的同时,外资私募今年在国内市场的布局节奏也明显加快。近日,第20家外资私募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截至目前,已有16家在中基协备案的外资私募发行了中国私募基金,备案产品共38只,管理规模逾50亿元。其中,今年共推出13只产品,涵盖股票、债券策略等各种类型。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私募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范围有望进一步拓展,包括开放外资私募产品参与“港股通”交易等政策,或将为国内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对国内投资人和境外投资人而言,外资私募可参与‘港股通’等进一步开放的积极举措均是利好。”克林·格雷厄姆表示,“新政策可帮助外资私募扩大投资机会。同时,随着外资私募可投资的行业越来越丰富,国际投资者在国内市场可进一步实现分散化投资。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加,投资者对A股的信心将更强,有望考虑投资A股规模较小的股票。”
从具体投资标看,截至上半年底,北向资金持股市值超百亿元的股票共17只,蓝筹股和白马股仍是重点目标。其中,贵州茅台为北向资金第一大重仓股,持股市值逾千亿元,中国平安和美的集团分列二、三位,持股市值分别达710亿元和501亿元。此外,恒瑞医药、格力电器、五粮液等个股也获得北向资金的青睐。
从增持金额看,贵州茅台今年以来获增持超450亿元,位居榜首;中国平安获增持313亿元,位居次席。此外,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五粮液、招商银行和恒瑞医药增持金额均超百亿元。从增持数量看,分众传媒、平安银行、大秦铁路,分别获增持3.15亿股、2.9亿股、2.37亿股,位居前列,中国建筑、中联重科、徐工机械、华能水电等获增持股数亦超2亿股。(上海金融报)
专家:外资布局中国市场,科技领域将受青睐
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李晶认为,中国对于全球经济非常关键。目前,中国GDP占了全球GDP的16%。预计2030年之前,中国经济将达到29万亿美元的规模。
李晶表示,许多跨国公司、顶尖的国际投资者都想在中国扩大投资规模。在全球合作方面,全球500强企业在过去30年在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未来这些投资规模还将继续加大。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推进,这些企业的投资方向会更加关注与科技相关的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
记者了解到,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将有16个内外资重点项目在大连确认签约。项目涉及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旅游文化等领域。
对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认为,现在市场准入是完全打开的,跨境资本的通道大大提升。下一步的开放重点,是建立一个国际化竞争的生态,将会计准则、税收与国际接轨,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让市场活起来。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中国企业面临竞争是迟早的问题。企业盈利在短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开放竞争是正确的方向。当前,中国经济制度稳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优化。“在中国非常普遍的一个情况,我看到非常兴奋。那就是公司在追求技术进步、追求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并且希望将国际上最好的公司作为标杆比较。”
从外国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李晶表示,他们希望能更深入参与中国的资本市场,希望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包括QFII、沪港通、深港通等在内。同时,开放市场后,外国投资者能够给中国民众提供不同的投资产品,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可以为储户带来更多机会。(中国证券报)
(云水长和)
外资私募加速布局中国市场,21家机构已发行基金38只
协会备案信息显示,野村投资和霸菱投资两家外商独资企业于6月20日完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正式进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可以面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中国市场,提供国内股票、债券及多元资产投资服务。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野村投资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控股股东野村资产为日本最大券商野村控股的全资子公司。霸菱投资注册资本400万美元,控股股东Baring Asset Management(Asia)Limited,母公司霸菱为美国万通人寿保险公司旗下子公司。
上半年有5家外资机构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另外三家分别为联博汇智、安联寰通资产和德劭投资。
目前,已登记的外商独资私募基金包括富达利泰、瑞银资管、英仕曼、施罗德、桥水投资等21家,其中16家已备案了中国私募基金产品,总数达到38只,管理规模52亿元。
今年以来,外资私募产品发行速度不减,已推出13只产品,施罗德投资前不久一口气备案了3只产品;路博迈投资也备案了两只基金。惠理投资和元胜投资两家私募产品总数均达到6只,是目前外资私募中备案产品最多的。
另外,上半年有3家外资私募获得投顾资格,路博迈投资、富敦投资和贝莱德投资在完成登记备案后,他们在中国的业务范围更为广阔,可以为券商资管、期货、基金子公司甚至银行理财子公司提供投资顾问服务。(证券时报)
外资私募加紧布局,“外来和尚”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近日,国内第20家外资私募正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与此同时,在连续2个月净流出后,沪深港通等北向资金在6月再次实现净流入。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私募产品可参与港股通交易。这些变化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呢?
统计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在连续两个月净流出后,6月累计净流入426.03亿元,创2019年2月以来新高。值得关注的是,在6月18个交易日中,北向资金仅4个交易日净流出。
从上半年看,北向资金今年可谓“大进大出”——上半年累计净流入963.68亿元,且1月、2月均净流入逾600亿元,不过,4月至5月,北向资金净流出规模较大,其中5月净流出量更创出沪深股通开通以来新高。
对于北向资金的“来来回回”,瀚亚投资首席投资官克林·格雷厄姆表示,“今年初,中国经济周期进入‘去杠杆’过程,同时很多表外负债需要进入表内。如果‘去杠杆’速度太快,将对经济增长率造成较大冲击,因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之去年底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这是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之一。”
“此后,外围环境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问题,导致中国市场的投资风险溢价不断增加,是北向资金不断外流的主要原因。”克林·格雷厄姆指出。
“目前来看,中国股市的估值仍偏低。同时,虽然中国经济目前的确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压力,但总体而言,市场情绪还是向好的。”克林·格雷厄姆进一步表示,“自上而下地看,中国股市应该说存在很多投资机会,投资价值很大,且A股走强的动能已经形成。虽然由于地缘政治风险,A股上半年涨势未能延续,但基本面并没有出现问题,目前只需等待更多的‘催化剂’。这也意味着,对外资而言,中国市场在未来投资组合中的占比应该会更大,将逐渐增持与中国相关的投资品。”
在北向资金整体净流入的同时,外资私募今年在国内市场的布局节奏也明显加快。近日,第20家外资私募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截至目前,已有16家在中基协备案的外资私募发行了中国私募基金,备案产品共38只,管理规模逾50亿元。其中,今年共推出13只产品,涵盖股票、债券策略等各种类型。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私募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范围有望进一步拓展,包括开放外资私募产品参与“港股通”交易等政策,或将为国内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对国内投资人和境外投资人而言,外资私募可参与‘港股通’等进一步开放的积极举措均是利好。”克林·格雷厄姆表示,“新政策可帮助外资私募扩大投资机会。同时,随着外资私募可投资的行业越来越丰富,国际投资者在国内市场可进一步实现分散化投资。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加,投资者对A股的信心将更强,有望考虑投资A股规模较小的股票。”
从具体投资标看,截至上半年底,北向资金持股市值超百亿元的股票共17只,蓝筹股和白马股仍是重点目标。其中,贵州茅台为北向资金第一大重仓股,持股市值逾千亿元,中国平安和美的集团分列二、三位,持股市值分别达710亿元和501亿元。此外,恒瑞医药、格力电器、五粮液等个股也获得北向资金的青睐。
从增持金额看,贵州茅台今年以来获增持超450亿元,位居榜首;中国平安获增持313亿元,位居次席。此外,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五粮液、招商银行和恒瑞医药增持金额均超百亿元。从增持数量看,分众传媒、平安银行、大秦铁路,分别获增持3.15亿股、2.9亿股、2.37亿股,位居前列,中国建筑、中联重科、徐工机械、华能水电等获增持股数亦超2亿股。(上海金融报)
专家:外资布局中国市场,科技领域将受青睐
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李晶认为,中国对于全球经济非常关键。目前,中国GDP占了全球GDP的16%。预计2030年之前,中国经济将达到29万亿美元的规模。
李晶表示,许多跨国公司、顶尖的国际投资者都想在中国扩大投资规模。在全球合作方面,全球500强企业在过去30年在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未来这些投资规模还将继续加大。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推进,这些企业的投资方向会更加关注与科技相关的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
记者了解到,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将有16个内外资重点项目在大连确认签约。项目涉及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旅游文化等领域。
对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认为,现在市场准入是完全打开的,跨境资本的通道大大提升。下一步的开放重点,是建立一个国际化竞争的生态,将会计准则、税收与国际接轨,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让市场活起来。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中国企业面临竞争是迟早的问题。企业盈利在短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开放竞争是正确的方向。当前,中国经济制度稳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优化。“在中国非常普遍的一个情况,我看到非常兴奋。那就是公司在追求技术进步、追求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并且希望将国际上最好的公司作为标杆比较。”
从外国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李晶表示,他们希望能更深入参与中国的资本市场,希望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包括QFII、沪港通、深港通等在内。同时,开放市场后,外国投资者能够给中国民众提供不同的投资产品,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可以为储户带来更多机会。(中国证券报)
(云水长和)
>相关新闻
- 第7号台风“兰恩”生成:中心位于日本神奈川县东南方向2023-08-08 06:08:48
- [期货]期货的十大基本常识 期货的含义2023-08-08 06:08:22
- (今年)端午节股市放假安排2023 2023年端午节股市放假调休时间安排2023-05-23 06:05:27
- 2022年端午节股市休市安排,6月3日至6月5日休市2023-05-23 06:05:23
- [黄金]2023年5月10日淄博各金店黄金价格一览2023-05-10 06:05:34
- [黄金]今日菜百摆件价格查询(2023年5月10日)2023-05-10 06:05:25
- “金满满”运营方周氏黄金珠宝(武汉)有限公司因传销行为被罚没2023-01-17 10:01:42
热门资讯
热门推荐
首页头条
社会热点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