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看懂了《蜗居》的,现在都应该财务自由了…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6-28 09:40:53
作者:大城市
  横跨20年的时间,很多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似乎正在以更加变本加厉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前几天,菜导写了一篇关于北上广深房价10年前后对比的文章:《现在的100万,和10年前相比差了3套房!》。

  有菜友在留言区提到了《蜗居》这部电视剧: 下载APP 阅读本文更深度报道
  回想起这个剧,它站在2009年的当口讲述自1998年以来的故事,其中涉及的房价、腐败、婚外情等问题直戳社会痛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即便是在10年后的今天,再看《蜗居》,很多话题并没有过时,或许还会有很多新的感受和思考来启迪当下。

  但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残酷的现实:横跨20年的时间,很多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似乎正在以更加变本加厉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刺骨的房价。

  从名校毕业的海萍和苏淳小两口,一心想在江州这个大城市有个自己的房子,只有买了房才能算在这个城市扎根落户。

  前几天我们的文章对100万10年前后能在北上广深买到什么样的房进行了对比,得出的结论是:10年前中心城区横着走,10年后边上郊区挤一挤。

  所以不得不说,剧中两人对于楼市的判断是准确的:
  在毕业三四年的时候,苏淳说要赶快买房,不能凑合了,因为他发现过去房价一直处于低谷,现在已经回暖了,开始有启动的迹象了。

  到了三十多岁时,海萍说再不买房, “市中心三万,周边两万,郊区一万”就要涨成“六万,三万和两万”了。

  但是也不得不说,买房的路是艰辛的。

  毕业多年都租住在弄堂里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和一群大妈大爷共享厨房和卫生间;生活节省到每天只吃挂面,给老家打长途电话都得去单位打……这是攒钱的艰辛。

  看房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一开始觉得房子这儿不好那儿不好,觉得看房人一个个往上加价,明显是中介找的托儿,和这些人一起看房会导致他们没法正常思考。

  一套又一套的房子看过去,海萍都成了江州的活地图了,同事问路她能立马讲出具体路线。

  就这样,没过多久,他们成了别人眼中的“托儿”,但也算是付了定金定下一套房了。怎料还没过夜,这事儿就黄了。有人出了更高的价格,房东毁约了。

  到了最后,想买房需要再从别处凑来8万。海萍拿了娘家父母的2万,逼着苏淳找家里拿4万,想从妹妹海藻那再拿2万。

  结果呢,苏淳虽然拿来了钱,却是从高利贷那儿借来的。

  若不是后来因为妹妹和市委秘书宋思明的那一层关系,填补了那几万块的空缺,海萍这房,大概是买不上了。

  对此,豆瓣里有个高赞评论总结得很是黑色幽默:
  这一切就像剧中宋思明所说的那样:“资本市场原本就不是小老百姓(603883)玩的。但老百姓又逃不出陪练的悲惨角色。”
  这部剧对于房奴的刻画很深刻,而经过了这10年,在房价不知已涨了多少倍的今天,再看那种刻画,体会或许会比10年前更深。

  在房价高企、物价猛涨的今天,年轻人想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实属不易,能在毕业几年内就买房的,大多都掏空了背后父母的钱包。

  前年菜导写过一篇关于“买房靠父母”的文章,底下的评论满满的心酸:
  “真的扎心了”,“心酸,太心酸了”,“唉,30岁以前买房的,9成都是靠父母吧”……
  而这背后最深层的原因就在于:攒钱的速度真的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所以靠父母买房也就成了一种无奈之举。

  除了买房艰辛史,剧中海萍对于留在大城市的执念,对于阶层跃迁的渴望,放在今天也同样值得探讨。

  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大城市学校的学生,一到毕业就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回老家找个稳定的工作过安逸的生活,还是留在大城市努力打拼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剧中的海萍小两口选择大城市,因为大城市有音乐会,有博物馆,有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而且在大城市生活,会有一种“奋斗”的气质。

  在大城市扎根,下一代人的起点就高了很多,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完成了阶层跃迁。

  最终呢,海萍小两口买了房,把女儿接来了江州一起生活,两人也有了自己的事业,是个不错的结局。

  可是看下来,这一路是极为艰辛的,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卡在任何一个关口,这跃迁都完不成。

  但是幸运的是,不管是房子首付有窟窿,还是需要新租房、需要干私活攒钱、不服气拿不到年终奖就走人,再或者是丈夫因为干私活泄露单位机密而差点被关进牢里……
  在他们遇到这些大坎的时候,因为妹妹海藻和宋思明的那一层关系,有钱有权的宋思明都帮他们摆平了。

  他们最后能留在大城市,并不能说明,新一代年轻人只要够努力,也一定可以留在大城市。

  这个过程还需要很多运气,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一份运气。

  如今中国的财富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1%的人群集中,负债却在以更快的速度向中间的夹层集中。

  阶层跃迁,似乎比以往难得多了。

  我们能看到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刚毕业时信誓旦旦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留在大城市,可是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他们产生动摇:
  买房无望,工资虽高但却存不下钱,离家太远遇事没人帮忙……
  所以有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工作了三五年后,又回家找稳定的工作去了。

  关于阶层跃迁,我们可以从跟拍了56年的真人秀节目《人生七年》中窥见出些许答案。

  它从56年前开始跟拍14个7岁的英国孩子,7年一次。

  14个孩子分别来自不同的背景:5个来自上流阶层,2个中产阶层,4个工人阶级,1个出身农村,2个来自孤儿院。

  事实证明,56年下来,大部分人都没有跳出他们的阶层。例外的两个人,一个实现了阶级跃迁,一个从中产阶级掉到了底层。

  我们的人生,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去向。想要逃离限定的轨迹去往更远的地方,真的不是单凭努力就可以达到的。

  说了这么多,一直没聊这部剧的主线——海藻和宋思明之间的关系。

  故事得以发生,是因为钱。

  一开始,倘若海藻没有因为姐姐买房的缘故而接受有钱有权的宋思明几万元的帮助,或许就不会在半推半就之下上了宋思明的“贼船”。

  但渐渐地,海藻开始享受到某方面的愉悦感了,开始迷恋于这个有钱有权的成熟男人的魅力,迷恋于她能从宋思明那得到的同龄男友小贝给不了的东西——因为有钱有权才能有的某种呵护。

  有人说他们两是真的爱情,但不管爱不爱的,这两人的结局都很惨,一个被打至流产甚至摘除自宫,另一个被查出问题最终车毁人亡。

  而他们有这样悲惨的结局,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投机的人生。

  对于海藻而言,且不说她是迷恋于钱权性的快感还是因为爱情,她最终会成为别人的二奶,本身就是一种投机的选择。

  而宋思明之所以可以包养起让他心动的这个小女人,是因为他的贪污他的腐败让他有了积累,才能有这个资金能力,这本身也是一种投机。

  但也并不是说海藻和宋思明之间不能有爱情,当他们遇见爱情的时候,他们可以选择和过去友好说再见,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在一起,也可以选择为了维持所拥有的而隐忍住这份爱。

  但是一边不想失去温柔体贴的男友或者完整的家,一边又享受着另一份感情带来的实质性快感,这不是投机是什么呢?
  最终的结局,也正如海萍在结尾的自语所说:在这个到处都在投机走捷径的时代里,唯有安安稳稳“投资”是最可靠的一条路。

  如今,也有太多的人做着各种各样投机的事情,比如炒各种虚拟货币,比如不加分析地迷信各种高收益,比如满身负债地去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等等。

  很多人最终会被骗,甚至落得个倾家荡产或者家破人亡的地步,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他们当初投机的想法。

  残酷生活里想通过投机实现逆袭的人,或许总是需要栽个大跟头才会明白脚踏实地“理财”的可贵。

  10年前的《蜗居》,虽然国民热度极高,但在坊间的评价其实很一般。

  略显夸张的情节、暧昧不清的价值观和强行正确的大结局,让有的观众说:这根本不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而是魔幻主义题材。

  但现在,很多人才后知后觉地明白:蜗居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在10年后的今天,那些你曾经觉得很魔幻很夸张的情节,仍然在不断上演……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菜鸟理财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撤稿申请)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