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谋求在华新设全资券商 响应外资股比限制取消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16 09:30:34
作者:券商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花旗集团正计划在中国设立一家全资证券公司。此前,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摩根大通已被批准新设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而高盛集团也已经提交了在中国设立控股券商的申请。

据知情人士透露,花旗集团最初可能不在中国设立投行部门,而是专注于经纪和期货交易,同时扩大其在中国的托管服务。

事实上,花旗集团并不是首家表态要在中国新设全资券商的外资。就在10月13日,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环球市场部总监何昕就公开表示,法国兴业银行接下来计划在中国成立一家独资券商。

直接促成两家国际大行表态的原因,是中国证监会于10月11日公布了证券公司外商股比限制取消的时间点: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外资进入好时代

目前,中国已经诞生了3家外资控股券商,分别为瑞银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他们均在证监会允许外资控股券商政策出台后申请更改股比或者新设。

外资控股券商也并非不能成为独资券商。2018年8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期货公司股比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

另外,日本大和证券、高盛集团等都已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新设控股券商或者股权结构变化的申请。

有大型券商首席非银分析师告诉记者,对于外商来说,全资控股相对于51%的控股比例,在未来注资时可能会更方便些。

中信建投(24.39 -0.89%,诊股)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赵然认为,外商独资券商和外资控股券商没有本质区别,核心关注点要落到业务开展层面,即外资券商会如何参与到目前已经白热化的券商竞争之中。证券业传统单一业务本身竞争激烈,费率较低,博弈空间不大,创新业务由于全市场风险偏好回落和监管收紧,目前存在创新空间。因此,外资券商如何发挥其成熟市场上创新业务的优势和经验,发掘和开拓更多新赛道的业务价值,值得重点关注。

对于有意向进军中国证券市场的外资来说,目前正处于最好的时代。历数此前20多年,我国证券业经历了逐步开放的过程,但由于持股比例受限、业务范围受限等多重阻碍,除了特殊历史背景下成立的中金公司,其他合资券商发展一直没有太大起色。并且,近年来数家合资券商出现外资股东撤资现象。

随着中国持续金融开放,外资陆续进入中国,可能在政策和业务开展上与国内券商激烈竞争。华泰证券(18.69 +0.54%,诊股)研报认为,合资券商持续扩容加剧鲶鱼效应,行业层面有望引入先进的业务、技术及管理,推动证券公司向国际化投行靠拢;微观层面可能造成个体竞争加剧,需要头部券商引领高阶竞争;同时,在金融市场开放和政策支持引导下,内地券商走出去步伐加快。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联系我们)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