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出行市场的春天还有多远?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21 18:26:02
作者:司机,师傅,疫情,出车,滴滴
疫情之后,出行市场的春天还有多远? 螳螂财经 阅 171 一个产业链,谁都不容易。

投稿来源:螳螂财经

外卖市场的佣金风波还在发酵。

当疫情冲击之下,市场各方的矛盾被急剧激化,商家叫惨,平台喊冤,最终又有谁来为此买单?我们不得而知,还需进一步看事态的发展。

但是,在此疫情期间,逐步暴露出来的互联网市场矛盾也愈发显著,令人沉思。

因为,不仅仅是在外卖市场,还有另一个比较火热的领域 移动出行,也有一群人同样面临着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问题。

当各地在逐渐恢复活力,他们的春天是否也能到来?

如果可以的,我想退出 车队

雷师傅是长沙市的一名滴滴司机,进入网约车一行很多年,但是如今疫情之后再出车,反而令他萌生了退意,时时念叨着要不要转行。

我之前一直是满分(指口碑值),但是在春节前出了一次车祸,是别人撞的我,修车期间没有出车,导致我的分就掉下来了。当然,滴滴这边会有一个时间允许司机在事故期间不用出车,大概是10天左右,但是当时我这个比较严重,就花了15天,所以.....尝试过向平台申诉,但没有通过。 雷师傅向 螳螂财经 说道。

口碑值是滴滴在去年开始推进的一种新的司机评价体系,其中包含了对司机出车状况的奖惩措施:如果司机每个月的出车频率不达标会扣分,而如果司机能在早晚高峰时段出车则可以加分。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司机多出车,尤其是在用车高峰期出车,以便缓解用户打车压力。

而雷师傅因修车时长超过平台的 豁免 期限,导致口碑值下降,使他的网约车工作在春节前画上了一个 不完美 (未能达到满分)的句号。

雷师傅本想在春节出行高峰期把分跑上来,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汹涌的疫情突然袭来,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而在这之后,另一个 尴尬 状态也在困扰他。

接不到单。 雷师傅苦笑道。他将原因归结于低口碑值。 (我的)分低,平台派单就少。如果想要把分跑上来,就得在每天的早晚高峰出车。但是在高峰阶段,我的分低,根本就接不到单。 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雷师傅补充道: 有时候,我跑了一两个小时,转了几十公里,都没有配单,高峰期都错过了。实在没办法,现在每天出车15个小时左右,真的累! 这一情况让雷师傅萌生了退出的想法, 现在这样还不如去送外卖。

在螳螂财经看来,雷师傅的困难处境只是疫情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无单可接的现状背后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疫情导致的用户打车需求大幅度下滑。根据数据调研机构极光发布的《2020年春节移动互联网行业热点观察研究报告》显示,为防控疫情的接触扩散,餐饮停业、出行减少致使美团、滴滴等平台日活跃用户数量阶段性下降50%左右。

另一位熟悉滴滴规则的司机在跟我们交流的时候也提到,在正常时期,滴滴的口碑值对接单的影响并不像雷师傅说的那么大:(口碑值)只有在两个人抢单的时候才会起作用,之前高峰期的时候单子都派不过来,很多乘客打不到车,不太可能出现故意不给司机派单的情况。 不给司机派单,滴滴怎么赚钱呢? 这位司机笑着跟我们说。

言外之意,现在由于需求减少抢单增多,雷师傅低分的劣势被放大了。

平台对这一情况显然是了解的,他们也在尝试重新拉动用户的打车需求。

有司机给我们展示了滴滴推出的一种新的打车产品 特惠快车。乘客打车一口价,价格可能只有平时打车的三分之二。尽管有司机对这种低价模式非常排斥,但这种薄利多销的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用户的需求。

各地政府部门也开始态度明确的尝试拉动内需,天津、武汉等城市开始联合阿里、腾讯、滴滴、美团等互联网企业给市民发放消费券,其中仅武汉一个城市的消费券总额就达到了5亿。

我们期待疫情能尽快结束,有更多政策能够推行,让雷师傅这样普通司机的生存状况好转。

一个产业链,谁都不容易

邹师傅与雷师傅是旧识,也是同行。

即便是在疫情期间,邹师傅也同样保持着出车的状态,不可谓不拼。但是,跟雷师傅一样,他也对目前的工作不太满意,他形容自己的状态是 心力憔悴,勉力支撑。

邹师傅对 特惠快车 有怨言: 疫情那会儿,我也在跑,虽然乘客比较少,但是也一直在出车。后面,滴滴推出的特惠快车让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因为是一口价,一旦遇到封路、意外情况,我就很吃亏了,细算下来有时候甚至还得亏钱。

更让邹师傅感到苦恼的是每个月都需要支付的租车费, 还是得跑,不跑也没单,至少得把每天的租车费给交上。 邹师傅说道。

这些年来,随着网约车出行市场的逐步发展成熟,早已衍生出其他的市场服务主体,租车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与司机达成协议,一方提供车辆,另一方按时每天缴纳租车费用,根据租赁车辆的档次,每个月需要缴纳的租车费用也不尽相同。

也就是说,每天邹师傅的全部出车收入必须划一部分给第三方租车公司,一旦当天没有出车,那么司机的压力很大程度就来自于这个租车成本。

实际上,考虑到租赁市场在疫情期间的矛盾问题,我国相关部门也在出台政策,呼吁双方能通过合理协商来减免租金,共度难关。滴滴和合作的一众租赁公司,也响应号召,推出了延缓缴纳租金的相关策略。

但邹师傅对这些策略不是特别满意: 如果要把租金延缓的话,他们(租车公司)就会要求我们将租期也顺延,且期间拒绝任何退车行为,不然就会把我们之前交的一万多的押金扣下。但是,就现在的市场来说,我自己都不确定以后还要不要跑滴滴,再租一段时间,不敢签。

邹师傅认为租车公司在做出让步减租的同时,也在计划将司机捆绑在他们的链条上,将未来的运营成本转移给司机。

为此,我们也尝试跟几家租车公司做了沟通,告知了他们邹师傅的困难,询问他们是否能进一步放宽租金的缴纳条件,甚至直接免掉疫情期间的租金。

天津一家租赁公司告诉我们: 租赁公司的情况其实也很困难。

他们向我们解释了理由:对于他们而言,很多车辆资产都是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负债的方式采购的,他们每个月不仅需要偿还金融机构的贷款,还需要支付员工的工资,场地租赁费用,运营费用。

而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公司通常不会在账上留特别多的现金,每个月回滚的租金,大部分用来支付这些固定成本,而给司机延迟缴纳租金,意味着他们的现金流可能会出现断档。

我们也希望直接减掉租金来帮助司机,毕竟司机满意继续租车,我们才能赚钱,但实在是没有这个能力。

这家租赁公司的老板告诉我们,平台跟他们背后的金融机构协商,帮他们延缓了还贷的期限,他们才有余力来进一步给司机来延缓租金的压力。

迈出这一步,或许不容易。如果平台、金融机构、租赁公司不能坐到一张桌子上达成意见的一致,大家的处境可能会更艰难。

都是一个产业链上的,其实谁都不容易,但至少现在这个产业链都活下来了,活下来才有希望去过更好。 租赁公司的老板跟我们感叹。

对于邹师傅而言,产业链是他无法理解的概念,目前的困难是摆在面前的,在现在惨淡的收入下,每天勉力支撑,不敢期望挣钱,不亏损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先这样吧!

疫情之下的市场寒冬,春天还要多久?

当我们再重新回顾他们所说的种种经历,在这个市场的寒冬,也只能一声哀叹。

或许,我们应该找一个发泄的对象,但是又应该去指责谁呢?

指责滴滴平台吗?但是,平台似乎也在做出努力,减少司机的压力,同时期望提高乘客的打车需求,让司机有单可接,能有收入。

指责第三方租车公司不尽人道吗?但是,作为市场的一方,他们也同样有着自己的成本压力,需要在这个特殊时期活下去。

指责滴滴司机吗?别喽,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对风险的承担能力是最差的,对行业的影响能力也是最小的。

对此, 螳螂财经 更是希望能为其做点什么。

如果滴滴可以看到,那么至少我们可以期望平台能尽力在更多的地方推进减免租金的措施,拿出更多有效的措施来拉动需求,让司机的生活尽快回到正轨。

如果租车公司可以看到,那么至少希望他们在和司机的沟通延租方案的过程中能更有耐心,更加细致,让司机更理解行业的大环境,至少让他们在业绩惨淡的情况下,心中不再填新堵,不让好心变坏事。

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看到,那么至少我们可以期望他们能更快的介入,拿出更多的优惠举措,督促市场更好的进行调整。

如果你可以看到,那么至少我们可以期望你在以后的出行过程中多给司机一些体谅,或是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不容易。

在这场疫情影响的市场寒冬下,他们还在等待春天的路上。

 

>相关新闻
三亚资讯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服务介绍-(联系我们)  三亚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